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电工程学院

一、学院概况

光电工程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西安工业大学建校首批招生的院系之一。现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科)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方向)3个本科专业;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硕博连读;2001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被评为首批陕西省名牌专业,2007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获批陕西省光电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2010年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10年光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批陕西省教学团队;2011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2012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批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2年光电工程实验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2018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拥有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及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光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电子信息),其中光学工程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2014年光学工程学科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立项建设;2014年获批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201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光学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光学工程学科获批国防特色学科并进入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资助计划,同时光学工程学科在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取得B的优异成绩;拥有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学科实力和特色更加鲜明。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用房面积约8000平方米,实验和科研仪器价值约1.2亿元。光电工程学院不断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国内军工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泰勒.霍普森(Taylor Hobson)公司精密检测技术培训基地、德国莱宝(LEYBOLD)公司薄膜技术研究基地、中国兵器工业试验测试研究院联合建立兵器试验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等12个联合培养基地和研究中心。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西北地区在薄膜技术、光电器件、光学检测、靶场测试技术等领域极具特色的教学科研基地。同时,学院不断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成立国内首个光学研究与教育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境外留学生培养工作,与西苏格兰大学、德国耶拿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等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并选派优秀研究生进行国际交流,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二、师资情况

  1.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42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42人,博士92人,兼职教授28人,拥有二级教授4人,三级教授4人。

  2. 著名教授

    刘卫国: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现任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等职。陕西省委、省政府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省级“教学名师”, 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省级先进光学制造与检测创新团队带头人。刘卫国教授长期从事光学薄膜、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编著、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18项,主持完成973、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EI收录。

    苏俊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任陕西省光学学会副秘书长,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光学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研究方向为光电技术及理论、光电仪器及器件、光电检测、薄膜技术及其特性测试。先后获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出版专著与教材2部,授权各类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34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项目多项。

    田爱玲: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长期从事光学检测、光电测量和光学制造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的技术领域包括:光学干涉测量技术、数字全息测量技术、三维轮廓测量技术、光电测量仪器开发等。兼任西安工业大学学报编委、中国光学学会光学制造分会委员、陕西省光学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分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国际光学学会SPIE会员。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主编/参编译著/教材共6册;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获国家及省市各级科技进步奖等8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高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陕西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兵工学会光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会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先后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主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项,编著《光电仪器设计》《光学设计》两部教材。

    三、专业介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存在于自然界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能想象如果自然界中没有光,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光电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利用光并将其用于服务我们的生活,从而使光造福人类。太阳能发电、光通信、新型LED光源、曲面显示器、扫码电子支付、手机照相与图像显示、视频监控系统等均是光电技术造福于民的典型代表。在军用武器系统中,光电成像系统是各种武器系统的眼睛,用于观测并识别目标,是坦克装甲车辆、机载武器系统、舰载武器系统核心之一。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涵盖光学、电子信息处理、计算机、通信等学科。突出光电技术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和工程能力培养,毕业生面向兵器工业、新型光电及信息技术企业,从事光电新技术研发、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与制造工作。本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目录,是目前国内诸高校中屈指可数的几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之一。

    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英语

    专业基础课:大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I(模拟)、电子技术基础II(数字)、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电磁学、

    专业核心课: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电信息系统设计、光学设计、激光技术、传感器原理、光纤技术、光学设计、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现代光学加工技术。

    四、就业方向

    光电工程学院10%左右毕业生进入国防行业,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人才,培养出了国防973项目首席专家兵器行业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项目负责人、国防重点企业和研究院所领导者等100余人。

    学院紧密围绕武器装备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光学先进制造、各类军用光电系统设计、光电仪器设计和光电检测技术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各级各类专家。目前,学院已累计向社会输送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等各类专业人才15000余人。有杰出毕业生在西北光电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北方光电科技防务有限公司、国营东方仪器厂、凤凰光学控股有限公司、舜宇光学有限公司、湖北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杭州科汀光学技术有限公司等就职。

    近三届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5%,其中国防领域就业约10%左右,硕士研究生录取率近20%;历年来本科毕业生足迹遍布全国,先后有200余学生考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等知名院校攻读硕士学位继续深造。近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国外及台湾地区等知名高校互派交流学生项目,有多名学生赴外学习交流。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等竞赛中多次获得各类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