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学院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起源于1978年成立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研室,1989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03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11人,其中专任教师93人,高级职称教师43人,校级青年英才5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00余人,其中本科生22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300人。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以及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领域硕士学位授予权。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对抗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物联网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对抗技术是国家一流专业;软件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物联网工程为陕西省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信息对抗技术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受理。

学院拥有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1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3D信息研发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智能检测与控制、计算机视觉、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兵器数字化与智能化、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等学科方向取得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成就。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国防专项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获专利授权和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学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是IT企业、军工企业、研究所及政府部门,主要从事产品研发、测试、软件开发、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近几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二、专业介绍

 物联网工程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传感器、射频识别、嵌入式系统、数据通信、测控技术等领域基础知识。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与管理。典型的物联网可以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接入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于一体。物联网产业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如工业、农业、医疗、卫生、交通、环境、气候、军事等。

本专业以信息感知、传输、处理和控制为主线,以计算机、物联网理论为基础,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

专业基础课:物联网工程导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专业核心课:嵌入式系统、传感器原理、传感与检测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技术及应用、云计算与Web Service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