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一、学院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西安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199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3年获得机械工程学科博士授予权,2014年获批机械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涵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机械电子、车辆工程4个二级学科,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陕西省重点学科;拥有机械工程、工业工程2个工程硕士领域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陕西省“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业工程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系列课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三个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有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兵器工业进口测试设备维修中心、陕西省机械工程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中国兵工学会特种加工专业委员会等教学科研基地和学术机构。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院在兵器制造技术与装备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特种加工与精密加工技术、精密测量与控制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精密机械设计与理论等主要研究方向在国防工业和机械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及国务院各部委科研、国家自然基金、国防科研、省级科研在内的多项科学研究工作,累计科研经费到款1.1亿元,主要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多种型号战舰以及陆盾等武器装备,并成功装备辽宁号”“山东号航母;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省级科学技术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专(译)著7部,发明专利授权100余件。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4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72人,具有博士学位77人。聘请中国科学院朱荻院士,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蒋庄德院士作为我院双聘院士、兼职教授等。有10余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等国家和省部级称号,有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3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

2.著名教授

陈桦:男,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陕西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委员、陕西省副主委、中国兵工学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专家、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陕西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现主要从事数字化集成制造、CSCWXML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专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等12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出版数字化手册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3篇。

张君安:男,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检测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部级优秀教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和流体润滑理论与技术研究,1998年在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流体工学研究室访学半年。主持陕西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发明专利2项,其他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60多篇。

王建华:男,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名师,部级优秀教师。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获发明专利7项,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发表研究论文90多篇。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重点项目4项。

马保吉:男,工学博士,英国CRANFIELD 大学博士后,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特种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特种加工技术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总装备部预研项目3项,国防科工局项目2项,陕西省工业攻关项目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与教学奖6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65余篇。

曹岩:男,工学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机电工程学院科研副院长,西安市未央区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先进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专家,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主持省部级项目10项、横向项目30项;发表学术论文300篇(SCIEI检索15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国际专利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

三、专业介绍

智能制造工程

专业介绍:智能制造工程是将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工科专业。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师岗位大量涌现,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我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面向现代国防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依托陕西省优势学科“机械工程”,培养具有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交叉知识,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企业(军工)管理、创新创业学、工程伦理与安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科电路分析、工程图学基础、人工智能导论、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

专业核心课:机械制造工程学、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智能产品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机器人技术与数控机床、智能工厂建模与仿真、智能生产计划管理(MES/ERP)等